手机版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帕站首页 专题讨论 帕金森病 放心医生 中医与帕 病友故事 留言交流 脑起搏器 专家解答
 
(第1页,共2条)
卢兆基:昆剧中名角王世荷与她的帕金森综合症儿子的故事  日期:2005-12-23 [回复1楼]

  昆剧中名角王世荷与她的帕金森综合症儿子的故事
  舞台上,她是名角,自幼得昆曲名家的传授,扮相清丽、嗓音甜美;生活中,她是含辛茹苦的母亲,为了病重的儿子,告别心爱的舞台……这一别,就是50年。母亲每天为儿子端屎端尿,不离不弃,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孩子活下去,就好!”
  为重病的儿子离开舞台
  王世荷操着一口浓重的苏州口音,她1935年出生于上海的戏剧之家,从小在戏班里长大。父亲王传淞是中国昆剧副、丑表演大师,以饰演娄阿鼠出名,母亲张凤云擅长苏剧。王世荷自幼得昆曲名家的传授,扮相清丽、嗓音甜美,15岁便开始登台,由于唱腔、身段都很出色,受到许多名家前辈的称赞和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戏曲舞台上的一颗新星。
  1955年,王世荷与祖籍山东的一位军人结了婚,1956年,她被省文化局派到温州地区所属各县担任戏曲辅导教学工作。丈夫也为此转业到温州工作。
  一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华出生了。因剧团正在开展上山下乡活动,5个月后,王世荷就丢下孩子离开温州,随剧团到各地演出。这期间,孩子患上了脑膜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智力也受到影响,勉强读了几年书就一直呆在家里。
  为照顾孩子,王世荷向剧团请假,在当时浓厚的政治氛围中,她的请求被拒绝。为了照顾患病的儿子,她只好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舞台。
  小华的病情非常不稳定,每个月的医药费当时就要一百多元,可是家里就靠丈夫每个月几十元的工资。长大的小华总算能自己吃饭穿衣,王世荷就开始出去打些散工。每次王世荷出去工作之前,就煮好饭菜,把小华反锁在家。
  随着另外两个孩子的出生,家里的经济越来越紧张。王世荷一边照顾儿子,一边要尽可能的多赚一分钱,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开了一家饮食摊,期望可以多赚点钱给儿子看病。
  “那两个孩子对小华很好,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会让给哥哥。”王世荷欣慰地说,“现在小华的弟弟都有了各自的家庭,经常过来看看哥哥。”
  王世荷对自己的父母感情非常深厚,但令她感到无奈的是,她觉得自己无法好好孝敬父母,倒是还要父母帮助她,自从她到了温州后,父母每个月会寄30元钱给她,一直寄了30多年,直到他们过世。“当时,30元钱可不是笔小数目呢。”王世荷盯着墙上她与父母亲的合影出神。
  戏曲成为她的动力
  能让王世荷重新拾起对戏曲的记忆和爱好,则是在文革期间认识了一些温州的文人,他们经常聚会,偷偷赏戏唱曲。
  因为孩子,王世荷已经近20年没有唱戏。一天,温州词曲声腔专家郑孟津找到她,让她唱昆曲,她连忙说:“这个唱不得的!”当郑孟津用笛子吹起昆曲《水斗·醉花荫》时,王世荷又一次进入了角色……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此后,王世荷开始了业余的戏曲教学。在戏曲中她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她先后在永昆传习所、温州瓯剧团、泰顺越剧团等任教,为温州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戏曲演员。
  但这样平静的生活并没有一直垂青于王世荷。
  1989年,小华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手经常发抖,脚也不能走路。他的肌肉开始僵硬、萎缩,脸上也不再有任何表情,随着牙齿的脱落,他本来就口吃,现在说话就让人更难懂了。王世荷刚开始也听不懂儿子的话,但母子连心,她很快就适应了小华的“语言”。
  小华瘫痪后,王世荷为照顾小华,又一次离开了戏曲教学的讲台。一次,福建一戏剧学校慕名前来,以丰厚的工资请她去那里教学,但她还是回绝了。“我不能丢下小华,我要是去那边了,老伴耳朵又不好,怎么照顾小华?”在儿子与戏剧之间,她再次选择了儿子。
  但王世荷老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喜爱的戏曲,因她娴熟昆曲、精于身段,在教学时非常受到学生欢迎,现在除了剧团里的专业演员来跟她学戏外,也有一些戏曲爱好者跟她学戏,凡是来跟她学戏的学生,她都不收学费。“这些年轻人愿意学戏,我就很高兴了。”最重要的是,每次在王世荷教戏的时候,小华也似乎很高兴,这让她找到了为小华“解闷”的方法。
  小华瘫痪后,半夜翻身或者大小便都得由老母亲照顾。王世荷自此养成了凌晨一二点睡觉的习惯,她趁着这个“空当”来研究、学习昆曲,每晚等儿子深睡后才安心。
  现在舞台演出《盗甲》一剧,删了好多曲子,已经不是原来面目,王世荷幼时曾看过戏曲前辈华传浩演出该剧,于是花了数月,严格依照原本及传世工尺谱,将全部唱段学唱熟练并录制下来;另外,昆剧《借扇》也删了好多曲子,王世荷同样通过对传统工尺谱的研究,对照了《集成曲谱》、《纳书楹曲谱》等,恢复了全部唱腔。目前,王世荷和弟弟王世瑶一起在整理《奈何天》等传统昆剧。
  离开了舞台,并不等于离开了艺术,王世荷在与命运斗争的同时,还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生活的舞台上同样舒广袖。
  母子间无言的沟通
  在我们聊天的时候,小华在床上发出了呜呜呀呀的声音,王世荷听到后对记者说,小华在叫她,要翻身了。
  记者发现,在王世荷自己的房间和小华的房间之间有一个没有装玻璃的大窗,他们夫妇的床就在大窗下,一抬头就能看见小华。这样,哪怕小华有一点点动静,王世荷也能马上知道。
  她轻轻地走到儿子床前,很小心地帮小华翻身。记者这才看清楚小华,脸颊消瘦,嘴像老人一样瘪着,花白的胡子如凝固在嘴上的白霜,使他的整个脸色看起来更显苍白、冰凉,而原来粗壮的双腿只有木棍般细了,他茫然地看着我这个陌生人,吃力而缓慢地抬起那双枯瘦的手,指尖微微动了动,像是在与我打招呼。
  “要吃吗?”王世荷掖了掖被角,低下头轻声地问着。
  “哦呀呜……”小华的眼睛终于动了一下,手指又动了动。
  “要看电视吗?”王世荷用手摸了摸小华的额头问,那动作是那样的轻柔,那样的温情,如同在照顾一个婴儿。
  “呜呜……”还是这样含糊的声音。
  这段对话在外人听来很不能理解,可这对母子竟然能如此顺畅交流。王世荷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解释说,几十年下来,儿子的心思只有她才懂。
  “这段时间他的病情又恶化了,经常昏睡着。刚才他就是说自己要睡觉,不要看电视。”说着说着,王世荷的眼睛红了起来。她多么希望小华说要看电视,这就表示他的状态比较好。
  而小华,在心中也一直惦念着母亲的好,去年夏天,王世荷正在和学生录制昆曲,小华坐在轮椅上静静地听着,突然他看到了一只蟑螂正往王世荷的茶杯里爬,一种本能反应让他想起身去拍蟑螂,但是无论他怎么使劲都站不起来,就在刹那间,他竟然可以慢慢离开轮椅,可是却一下子失去重心扑倒在地上。
  不愿放弃治疗
  今年小华已50岁了,因为牙齿全部脱落,无法吃较硬的食物,王世荷就做一些软的、易消化的食物,如汤圆、饺子、鸡蛋羹等。为了保证营养,王世荷总是想办法对小华的食物进行荤素搭配。
  帕金森综合症是非常难治愈的,但王世荷怎么也不愿承认这样的现实。只要打听到有好的专家来温州会诊,她都会带儿子去求医。之前有一位医学专家跟她讲:“说实话,你不要再把钱往水里扔了……”
  在温州,王世荷搬了5次家,每次搬到一个新地方,所在街道和居委会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后,都会过来嘘寒问暖,住在市区环城东路的时候,五马街道铁井栏社区还为小华办理了低保。
  现在,在王世荷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儿子与昆曲。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感觉很累很苦,但在有生之年,只要还能动弹,就要好好陪伴儿子活下去。
  如果说在昆剧中,王世荷曾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那么她与儿子的这份浓浓母子情,她自己对命运顽强抗争和对生活的释然态度,又何尝不是一出感人的人生剧!
  摘自:温州都市报(略有删改) 记者:王宏 

卢兆基:携手百威 温情温州:慰问团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日期:2006-1-10 [回复2楼]

  携手百威 温情温州:慰问团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昨天下午,由温州团市委、温州市慈善总会、温州市民政局以及百威公司领导组成的慰问团一行走访的困难群众中,生活在XX社区的王世荷一家最具有代表性。70岁的老母亲照顾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儿子五十年,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仍旧不放弃为儿子治疗。慰问团不仅为王世荷老人带去了新年礼物还专门为她的儿子小华带去一名医生检查身体,为他送去药品。虽然小华不能讲话,但是从他的表情能够看出来有这么多人来看他很高兴,而王世荷老人和小华浓浓的母子情也深深地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输1-2个字  (共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