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帕站首页 专题讨论 帕金森病 放心医生 中医与帕 病友故事 留言交流 脑起搏器 专家解答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页 (第2页,共137条)
赤脚民医:中草药不是老虎也不是绵羊  邮箱:cjmy999@sina.com  日期:2005-2-27 [回复11楼]

  中草药不是老虎也不是绵羊
  在这个标题下,想就中草药毒副作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有助于大家对中草药的认识。
  通俗地讲,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就是指使用中草药后给人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认识上,不能把问题扩大也不能把问题缩小。扩大了,中草药成了老虎,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惧;缩小了,中草药成了绵羊,又会导致司用药上的麻痹大意和失误。我认为:
  第一、中草药之所以成为药物,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作用。离开了独特的性质和作用,中草药和大米一样只能滋养人体而不能对付疾病。人们用药,就是利用它的独特作用。
  第二、中医对中草药的性质和作用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对几千味中草药的性质和作用有了系统科学的认识,并有详尽的文字记载,可供后人学习参考。
  第三、中草药的正作用与副作用是一对相对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换。比如,大黄性寒,有泻火作用,若病人在相应的部位有实火,用大黄得当,它能给病人清热泻火(正作用),而不造成病人大便溏泻(毒副作用);若病人没有实火而误用大黄,那么病人肯定会下泻,这时候只见其副作用而不见其正作用。
  第四、大多数中草药的性能较为温和,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中药学上用平、凉、温、寒、热、小毒、大毒等概念对中草药的性质进行区分和描述,其中平、凉、温类药相对要安全些,即便误用了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而且这部分药占了已知中草药品种的大部分。
  第五、中医在使用中草药时通过科学配伍和炮制,还可以限制或消除中草药的毒副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中草药的安全性。
  总之,在具有真才实学且责任心强的中医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几乎为零。
   

赤脚民医:关与“赤脚民医”的注解  邮箱:cjmy999@sina.com  日期:2005-2-27 [回复12楼]

  关与“赤脚民医”的注解
  所以要而且敢自称“赤脚民医”,原因有三:
  一、我出生于贵州东部农村,幼年家贫,一般疾病均靠外婆和伯父以草木为药医治。民间中草药和中草医的作用在我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环境是人成长的摇篮,我九岁时便能自己采药医治自己所患的指头疔。新中国刚成立的20多年里,人们曾一度把服务于农村的医务人员亲切地称为“赤脚医生”。当我上小学时见到课本上“赤脚医生”的字样,朦胧中感到好亲近好安全。
  二、除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研精神和十余年从理论书籍、民间经验、行医实践中掌握到的一些医药知识以及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外我一无所有——没有光彩夺目的文凭,没有享誉四海的名气,没有可供济世的金钱,没有合法执业的证照。
  三、自1991年以来,本人一直在农村一线工作、学习、研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13年来已诊治各种疑难病病人500余例,攻克慢性支气管炎(含肺气肿)、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肩周炎、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习惯性流产、矽肺病等十余种疑难疾病,能熟练识别、采集和使用中草药700多种。
  
   

赤脚民医:帕金森及其综合症患者的福音  邮箱:cjmy999@sina.com  日期:2005-2-27 [回复13楼]

  帕金森及其综合症患者的福音
  各位网友:
  灵猴除旧,金鸡迎新。值此2005新年伊始之际,我在贵州东部为全国帕金森患者祈福,并祝愿全国人民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大家到这个论坛来,有的是来为亲朋求医问药,有的是来为自己求医问药,有的是来求知、研究、献计、行医,有的是来行骗诈财。
  我来这里之前,已用中草医的方法医治过一例帕金森病人,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由于该病人是政府高级官员,他不便直接出面作证。为了医治该病人,我特意买了一些书籍、资料对帕金森病理进行专门学习研究。根据我所掌握的病理学和中草药药学知识判断,大部分帕金森病人在中医方法的治疗下是可以恢复健康的。我对攻克帕金森抱有极大的兴趣和信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这里说千道万,都属纸上谈兵,徒劳无益。从现在起,我计划向来这里求医的部分病人提供免费治疗。现将本计划的相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病人及其亲属可以通过本论坛将病历、现有症状等详细情况告知赤脚民医。
  二、有疾病诊断书的,应复印一份邮寄到我处(联系电话:0855——8809612)。
  三、病人应遵照医嘱用药,并将用药效果(不管好坏)如实地在本分论坛公布。
  四、赤脚民医自采自备的药物不收费,但所用药物中购进部分要收成本费,邮寄费由求医方负责,每剂药购进部分成本不超过7元。
  五、若治疗有效,达到症状全部消除者,应到原诊断医院复查,并将复查证明书邮寄到我处。
  六、我处必须经过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后对症下药,只能使用确保病人生命安全的药物。病人在接受我处治疗时,必须停止使用其他药物。
  
   

晓新:病友们,提高警惕! 我们已经很不幸了!  日期:2005-2-27 [回复14楼]

  病友们,提高警惕! 我们已经很不幸了!
  看了这个网站,关于中医治疗帕金森,我对于邵周老师印象较好,起码象个正常人,可信.
  
  病友们,提高警惕! 我们已经很不幸了! 

李鸣:无照行医是犯法的啊!  日期:2005-2-28 [回复15楼]

  无照行医是犯法的啊!
  无照行医是犯法的啊! 

赤脚民医:关于无照行医的不同观点  邮箱:cjmy999@sina.com  日期:2005-2-28 [回复16楼]

  关于无照行医的不同观点
  继承发展民族医学刻不容缓(本期关注———保护民族医药)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诸国本
  
  编者按:任何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
  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中国民族医学和中医学一样,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继
  承发展民族医药,是对这一宝贵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然而,民族医学处境艰
  难的现状让人忧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继承发展民族医学刻不容缓。本版为
  此特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撰写此文,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
  民族医学是我国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资源从历史的角度可分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类。在我国,传统医
  学指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医学。中医学是以汉族文化为
  主体的传统医学,从公元前《黄帝内经》成书算起,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中
  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是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采取
  了保护和发展中医的政策,形成今天“中西医并重”的局面。民间医学则是指
  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医疗经验、养生习俗和防治疾病一技之长,难以为
  某种医学体系所覆盖。
  民族医学主要是各少数民族医学的总称。中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
  族,20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有30个,目前整理出传统医学资料的有35个,在
  临床上有很好疗效、药物上得到开发的有10多个。民族医学作为现实的卫生资
  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国现有民族医院165所,共计床位6400多张。从20世纪80年代起,藏医、
  蒙医、维吾尔医相继建立高等教育,成立了西藏藏医学院、青海藏医学院、内
  蒙古蒙医学院和新疆维吾尔医专科学校等,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也于2002年设立
  了藏医系,为各民族培养新一代的民族医药人员。
  2.全国现有民族医药专业人员约13000人,其中属于国家编制的7305人,还
  有相当一部分散在民间。
  3.民族药资源丰富。在1.2万多种药物资源中,75%属于民族医药。从20世
  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民族药现代生产企业,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药的成药生产。
  截至2002年底,民族药成药的国家标准共906个,涉及9个省区的156个生产企业。
  从目前情况来看,藏药、苗药的开发较好,壮药、瑶药、傣药的科研开发相对
  滞后。
  4.民族医药的临床对某些疑难病症有突出的疗效。例如藏医治疗脑血管病、
  中风后遗症、癫痫、肝胆疾患、胃病、关节炎;蒙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甲
  状腺机能亢进、骨伤、银屑病;维吾尔医治疗心血管病、哮喘、白癜风等。对
  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肠胃病、妇科病、骨折等,民间民族医药有不
  少随手拈来的灵验单方、草药和土法,使偏僻农村小病不出门,小伤不出村,
  甚至有不少绝活,使“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这些都值得我们珍惜。
  民族医学应抢救为先,区别对待,不要轻率否定
  但是,民族医学也有局限性,比如仍保留着农耕社会或游牧生活当初那种
  原始的、粗放的,甚至医巫不分的胎记,囿于地域,观念陈旧,技术落后,发
  展迟缓。因此必须全面了解,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继承要实事求是,有则有
  之,无则无之。不轻易放弃,不生拉硬凑,以抢救为先,保存为先,然后去伪
  存真,去粗存精。对整个民族医药而言,它不都是现成的金子,但肯定是富饶
  的矿山。有的民族医药由于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字,有医学典籍和理论体系,
  如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朝医,就比较容易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有的民族没有文字,但医药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做了发掘整理工作,梳理出
  固有的理论并使之系统化,在学术上取得重大建树,如壮医、瑶医、土家族医、
  苗医、侗医,还有一部分民族医药正在整理当中。也有一些民族人数较少,没
  有文字,其医药知识随聚随失,只有一些零星的、粗浅的医学经验,虽不足以
  形成某个医学体系,但我们也应十分珍惜。
  目前令人忧虑的是在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大潮中,一些人对待民族历
  史文化遗产失于轻率,往往采取未经深思熟虑的过激态度,对民族医药采取轻
  视或否定的态度。因此,尽管民族医药有“中医政策”给予一般性的支持,但
  长期以来的继承发展缺乏全面规划、财力支持和工作力度。对农村牧区基层民
  族医药人员的保护、利用、培训不够,传统医药资源丢失严重,一些现代管理
  措施往往脱离国情,在“考试”和整顿中,往往把一些土生土长的民族医生基
  本上淘汰、“规范”干净,使得一些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医很少行医,
  老一辈民族医相继谢世,医疗特长随之消亡,药物开发也失去依据。因此,有
  必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存民族医药文化土壤,像抢救民间文艺那样抢救民
  族医药文化,可以建立若干“民族医药文化保护区”,尽可能把根留住。在民
  族自治地区,在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的同时,给乡村
  的民族民间医生留有一定的余地,凡过去有过行医资格而未发现重大医疗事故
  者可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继续行医。对年满55岁或行医25年以上的民族民间
  医生,原则上不加限制,允许其带徒,以便为今后民族医药的深入研究保存土
  壤和种子,提供继承发展的基础。
  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应该有保留、兼容民族医药的度量。但可惜有些
  人不理解这一点,总以为现代化以后,这些“过时的”、“落后的”东西已无
  保留的价值。而在过去30年里,美国公众对补充替代医学体系、方法及其产品
  的兴趣和使用稳步上升,美国的替代医学体系包括印度吠陀医学、中医药、冥
  想法、催眠术、特殊饮食、治疗性按摩、躯体疗法、运动疗法、气功、生物电
  磁疗法等等。在有些人看来,这些方法如在中国推行,非称之为“非法行医”
  不可,但美国却倡而导之。
  中国虽然有“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但政策实践中缺乏法律保证,对中医、
  民族医的态度随意性较强,使中医、民族医的处境不尽如人意,值得我们深长
  思之。
  
  
      《人民日报》〔20040318 第15版〕
  
   

赤脚民医:真金不怕火炼  邮箱:cjmy999@sina.com  日期:2005-2-28 [回复17楼]

  真金不怕火炼
  当今,我国经济和国人观念正处在转型阶段,许多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认识和接受事物,要多动脑筋,时常保持冷静,多应用科学知识来辨别、判断事物的是非对错,严防上当受骗,同时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去冤枉他人。
  以怀疑、批判的态度去认识事物,符合科研的精神和要求,是正确的方法。我们应倡而导之。
  大家要认识我——赤脚民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需要一个过程,我愿意接受大家客观公正的考验。
   

赤脚民医:有关中医药现状调查报告摘录  邮箱:cjmy999@sina.com  日期:2005-2-28 [回复18楼]

  有关中医药现状调查报告摘录
  把脉中医药事业(上)(本期关注——中医药的困境)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05: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陈永杰 贾谦
  
  编者按: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发挥了重大作用。近100多年来,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并占据统治地位,更因许多国人自贬和歧视中医,中医药发展处境艰难。当前,西方现代医学开始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转变,人们认识到传统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非常一致,世界开始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中医药。同时,我国提出了“2020人人健康”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因此,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重新确立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并重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势在必行,尤显迫切。
  
  然而,在中医药如何发展和改革的问题上,目前仍存有争议。本版“本期关注”特别推出《把脉中医药事业》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抗击SARS显现中医药比较优势
  
  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上千万人,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在防治大疫上屡建奇功。去年SARS袭击了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染病者5327例,占世界的60%以上。全球SARS病死率为9.5%,中国内地为6.5%,台湾为12.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治疗效果之所以好,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介入了治疗过程(中医参与治疗的患者占58%),中西医配合治疗发挥了特殊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中医药挽救了大量SARS患者的生命;在预防和恢复期治疗方面,西医迄今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中医有其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是安全的,潜在效益很大;要总结中医药治疗SARS成功经验,提练出带规律性的方法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被公认,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为此,国家提出“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中央方针和宪法精神并未得到很好贯彻,医疗领域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
  
  一是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分别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
  
  二是中医教育日益衰退。语言上,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毕业后,学生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多半人转行西医,或名行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不少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临床看病。
  
  三是宝贵的民间中医力量面临困境。我国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认。现行执业中医师考试制度要求考西医知识,民间医生大都因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考试关。现行行医执照制也限制正常民间行医,民间医生多因无法领到执照不能公开行医,若行医即属非法。这些限制,迫使许多真正的民间医生只得地下行医、非法行医。但老百姓对民间中医的需求巨大,于是三教九流混迹其中,良莠不齐,民间中医市场十分混乱。
  
  四是中医医院存在西医化倾向。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方面,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培养的多数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了,必须借助仪器化验才能诊疾断病。另一方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医院评等级均要靠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靠它收费,医院无法养活,医生只有受穷。
  
  五是存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倾向。如去年抗击SARS,广州采用中医药治疗SARS,效果显著,但开始一段时间得不到承认。中医认为SARS是一种瘟病,有法对治,经过多方呼吁后才让介入治疗。西医认为SARS是全新疾病,无治疗先例,无可靠药物,但西医一开始就可全面进入治疗过程。西医明知抗生素等西药既杀不死SARS病毒且副作用极大,仍大剂量试验。
  
  六是片面理解中药现代化,中药科研走向废医存药。如被称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王牌”成果的“青蒿素”,通过有效成分提纯后,已不具备中药的四气五味等性能,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已不再是中药,应归于西药范畴。按照现行中药现代化的片面做法,根本不可能开发出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名方成药来。六味地黄丸并非专为治疗某一种疾病而设,可治之病达400多种,但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肾阴虚证型辨证施治才有效。中药现代化走简单模仿西药研制道路,导致中药研究日益脱离自身理论基础和特有临床体系特点,使中药科研走向异化。其结果,中药不仅赶不上西药,而且将重蹈日本“废医存药”覆辙。日本已废除中医,中药由西医视病使用,疗效普遍很差,还出现了吃死患者的“小柴胡汤事件”。
  
  中医药何以陷入困境
  
  中医药陷入困境,既有观念问题,也有制度问题,还有中医自身问题。根本问题是怀疑中医药的科学性。
  
  首先,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导致人们普遍轻视中医。西医进入中国后,不少人产生片面认识,错误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清末维新运动时,有人开始否定中医。国民党政府曾两次正式取消中医,因民众反对而未执行。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医药经常受到“落后”、“不科学”等批判。50年代卫生部一副部长公开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论断,党中央明确保护中医药的方针之后,国内再无人公开否定中医了。尽管如此,50多年来,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一些怀疑中医的权威人士,总是借“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科学化”之名,试图用西医改造中医。这种思想和做法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医疗卫生系统甚至普通大众。
  
  对东方文化颇有研究的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系波克特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对人类的福利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
  
  其次,医疗卫生的一些法规制度导致在管理上阻碍中医的发展。“发展传统医学”虽然被写进宪法,但一些具体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实际上一直在歧视、歪曲和限制中医药。中医药教育、科研、价格、评审等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类似的情形。
  
  再次,中医药界的自身问题。突出的是中医药界在许多方面丢失传统、自贬身价、屈就西医。
  
  一是中医传统文化继承严重不足;二是中医研究被动模仿西医模式;三是中医医院严重西医化;四是中医药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是传统中医药的某些固有特点不大适应市场经济潮流要求。中医的秘方秘术深藏民间,神秘性和私密性强,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难以对之保护,造成普及困难。中医经典语言难读、理论深奥,现代人因缺乏传统文化教育而难以掌握;中医师徒传承重个人重亲情,与现代公众普教方式有差别,若不将二者结合,不重视临床实践与言传身教,难以培养较多中医人才。中医个性化治疗虽然代表着未来医学方向,但与占领市场份额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受现实利益驱使,人们往往看重西医,看轻中医。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24日 第十五版)
  
   

赤脚民医:重建中医药重要战略地位(摘自<<人民日报>>)  邮箱:cjmy999@sina.com  日期:2005-2-28 [回复19楼]

  重建中医药重要战略地位(摘自<<人民日报>>)
  
  【肩标题】把脉中医药事业(下篇)
  【标题】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本期关注——把脉中医药)
  【副标题】
  【日期】2004.07.01
  【版次】第十六版
  【版名】科教周刊·健康时空
  【作者】 陈永杰;贾谦
  【主要内容】
  陈永杰 贾谦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须振兴中医药
  保障13亿人民生命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也是一个最基本目标,但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很大。解决的途径,应当从中国实际出发,真正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比较优势,建立起真正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一,中国不能简单地走西方医疗保障模式道路。西方医学成就之伟大不言而喻,但西医费用之昂贵也有目共睹,政府和百姓难以承受。另外,西医的两个局限也值得警惕。一是高误诊率、药物滥用及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二是解决不了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而这些病症占人类疾病的70%。在这种背景下,过去被否认和禁止的针灸、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开始得到承认和重视,被逐步纳入西方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第二,中医药学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形成了一套现实与超前兼具、普济与深入兼备、以简单、方便、价廉、效验(简称“简便廉验”)为特点的医疗卫生办法与经验,且中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极具一致性。尽管中医机构和力量远小于西医,但我国每年中医门诊量仍占全国医院门诊总量的1/4,民间诊所更高达63%。
  第三,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上世纪70年代,我国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的人口覆盖率达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学和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
  20多年来,中国医疗事业空前发展,但受惠者主要是城镇中享受公费医疗保障的2亿多居民,而农民的医疗卫生状况依然落后。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了评价,中国被排在倒数第四位。中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个体系必应采取的基本框架是: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
  就是说,通过国家投入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逐步使中医在城市能够与西医真正并驾齐驱,在农村则要发挥主体作用,以更好地实现疾病控制“重点下移战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和“重点前移战略”(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要求,全面提升中国人民健康水平,实现“2020人人健康”的目标。
  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振兴中医药
  建议将全面振兴中医药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面振兴中医药,应当实施六大振兴工程。
  一、中医药人才工程。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最根本办法是真正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比如,必须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加大中医药院校投资建设,承认师徒传承培养方式,对中青年中医师进行经典温课活动等。
  二、中医药科研工程。中医药科研必须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为主进行,不要简单地以西医思路和方法进行。必须学习和继承中医药理论与经验,重新确立中医药现代化战略方向,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新中药,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建立真正的中医科研与临床基地。
  三、中药产业发展工程。近年来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年均增长10%—20%。我国中药产业也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应抓住机遇,推动中药产业上大台阶。
  为此,一要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充分保护和合理采集天然中药材。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饮片炮制方法与规范研究,保证其纯正药性,炮制技术与标准均属国家机密,不能轻示于人。
  二要扶持中成药生产。通过财税等措施支持新中成药开发与生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尽快改变中成药生产散乱差状况,把建立名厂、名店、名药的文章做大,将普及性新中药列入医疗保障范围。
  三要整顿规范中药市场。打击中药市场的假冒伪劣行为,建立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医疗器械器具标准。
  四是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支持中药企业到国际市场建立销售和生产基地,支持中医国外行医。还要“请进来”,为国外培养中医药人才,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四、乡村中医药工程。根本上解决9亿农民医疗问题,一须逐步建立起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二须建立起与合作医疗相适应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目前,乡镇卫生院的普遍状况是资金匮乏、设备落后、药品不足、医生人数少技能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医疗服务方式上必须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及重大作用,在农村建立起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并行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五、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中医药从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到临床实践等各个主要方面,均与西医有很大差别,其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也与西医药明显不同。能否在充分尊重中医药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中医药自身特点确立行政管理方式和体制;可考虑将中医药行政管理独立出来,从上到下建立自成系统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
  六、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政策法规往往决定一个产业或学科的存亡。我国虽将“发展传统医药”列入《宪法》,但要在具体的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上落实宪法,还须下大功夫。
  一要组织专家对涉及中医药的所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凡有碍中医药正常发展之规定,或是修订,或是废止。二要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尽快制定中医药法。三要研究制定保护特种中医药的专门政策法规,像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一样,保护中医药典籍、传统配方验方、中医秘术秘方和新中医药成果。四要在医疗卫生新法律政策制定中,在贯彻中西医地位平等、一视同仁原则的同时,在一些方面应体现对中医药的鼓励和扶持。
  (陈永杰,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贾谦,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赤脚民医:贵州省黔东南州——我的家乡是全国重要的民间医药之乡  邮箱:cjmy999@sina.com  日期:2005-2-28 [回复20楼]

  贵州省黔东南州——我的家乡是全国重要的民间医药之乡
  历史上,我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州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了病都靠当地的民间中草医和中草药医治,千百年下来,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医疗经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民间医药验方。若不是有缘亲自深入接触和研究,我也难以置信这些民间验方的神奇与先进。利用前人对中草药性能的认识经验,并结合一些现代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中草药作用来对付现代各种疾病,特别是当今尚未攻克的各种疑难病症。除了民间医药验方,我的家乡以其优良的自然环境,野生中草药品种多、自然产量大,近年来,当地人工药材种植行业发展迅猛。鉴于我州民间医药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国家于2005年2月把贵州省黔东南州定为全国传统医药保护试点,全国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会议于2005年2月报18日在我州剑河县召开。我于十多年前便看好并投身于民间中草药的学习、研究,为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更多更好地服务于疾病患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输1-2个字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页(共137条)